阅读历史 |
背景色:字体:[很小标准很大]

第358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水草而迁,政令质略,而如今变更旧俗,政令烦苛,多有部落不满。”

一旁的结社率补充了几句,引得李善嘴角勾起,忍不住和温彦博对视了眼,两人都有点想笑……说起来,赵德言的确是汉奸,但却是很让人喜欢的汉奸。

说到底,赵德言想让颉利可汗做的是,建立一个集权制度的国家,类似于中原隋唐这种三省六部、州县两级的行政体系,却完全忽略了游牧民族对此的不适应性。

隋唐行府兵制,没有唐皇的下令和兵符,谁敢调兵那就是造反……草原那么多部落的首领能容忍吗?

去年,赵德言甚至建议颉利可汗收诸部之精锐编成常备军……颉利可汗还一度动心,结果是多有部落暗中支持,突利可汗才得以重返五原郡。

可以说,赵德言以一人之力,搅得草原一片混乱,惹得多少部落对颉利可汗不满……李善觉得,自己在朔州、代州搅风搅雨,效果还真比不上赵德言。

结社率抢着问:“若是兄长收诸部之心……”

“绝不可能。”李善摇头道:“正如长安,太子、秦王夺嫡,多有臣子依附,但更多的臣子却不愿涉入其中,比如在下去年宁可外放为一县令……”

迟疑了下,李善冲着温彦博努努嘴,“彦博公官居中书侍郎,爵封郡公,亦不肯有所偏向。”

温彦博默然不语,心想李善还真是能扯淡,完全是在欺负人……我自己的确没有明显的偏向,但长兄温大雅却是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,秦王一脉嫡系人马。

“即使颉利可汗苛待部落,但各部落首领却未必肯投向兄长,不然必然纷争大起。”李善情真意切,“所以,兄长不必笼络。”

温彦博嘴角动了动,你还真给突利可汗出谋划策啊……纷争大起,打生打死,那对李唐才更有好处。

突利可汗沉吟良久,点头道:“贤弟所言甚是。”

“但也不可无动于衷。”李善轻声道:“此次签订盟约,盐茶各类货物会源源不断运往云州……颉利可汗苛待,兄长当以怀柔。”

眯着眼听着的温彦博突然开口道:“正所谓人心所向。”

“彦博公说的是。”李善点头道:“颉利失人心,兄长不必笼络部落首领,却可笼络人心。”

突利可汗面有动容之色,犹豫了下低声道:“昨日听得消息,王帐欲授铁勒、回纥各部落首领重职。”

“一边苛待,一边授职,颉利可汗是把各部落首领当成傻子了吗?”李善大笑道:“既然如此,必然疏远阿史那族人,此亦兄长良机。”

给一棍子再给一根胡萝卜……那也要选择适当的时机,颉利可汗欲收权,都急不可耐的以法令统治草原,却只给出一根这么小,说不定还藏着毒的胡萝卜,这能起到什么效果?

说不定还会是反效果呢!

大树下,四人叙谈良久,午时也不过取了些干粮,李善不停的替突利可汗筹谋,如何怀柔各个部落,如何笼络人心,如何不引起颉利可汗的迅猛反击,以及双方建立安全而高效的交流渠道。

一直到临近黄昏,突利可汗亲热的握住李善的手,“他日重逢,再饮酒畅谈,不过贤弟就在朔州,想必还有见面之机。”

正常情况下,执掌代州总管府的李善应该是在雁门关以东的代州、忻州,突利可汗这句话显然意有所指,李善坦然道:“此为国事,亦是朝中下令,小弟不敢违抗……还请兄长遮掩一二。”

“些许小事罢了。”突利可汗板着手指头算了算,“五月下旬,颉利可汗必然犯边,但不会倾尽全力,贤弟还是回代州的好。”

显然,突利可汗不太看好顾集镇寨堡的防御力,毕竟突厥人虽然不擅攻城,但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,更别说只两个月的时间,就算建成,能有多强的防御力?

李善摇头道:“五月下旬,只怕小弟已然回朝。”

“什么?”

“今日结义,虽因国事,但也一见如故,小弟不肯欺瞒兄长。”李善眼神真挚,“朝中已选代州总管。”

听听这话,看看李善那表情,这次轮到突利可汗无言以对了……你是不是忘记了马邑之事,真的以为我不记得最支持我的郁射设是如何死的了?

还一见如故!

“新任代州总管乃永康县公李靖,约莫四五月份到任。”李善低声道:“如今天下名将,此人能排进前三,颉利可汗绝对难以破关而入。”

突利可汗倒是不担心这个,只要没有意外,颉利可汗是很难攻破雁门关的,他担心的是盟约的执行。

“兄长放心便是,此人乃陇西李氏丹阳房出身。”李善笑道:“小弟与丹阳房交情极深,如今执掌霞市的代县令李楷乃小弟至交,便是永康县公之侄。”

微微点头,又寒暄几句,就在这个破落的村落分手,不多时,李善、温彦博目送突厥骑兵向北而去。

“他察觉到了吗?”

“无所谓。”李善笑道:“此乃阳谋,堂堂正正。”

“难道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